English | 中文版 | 手机版 企业登录 | 个人登录 | 邮件订阅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新闻 > 纳米生物材料前沿探索:孟令杰教授专访,解读学科奥秘

纳米生物材料前沿探索:孟令杰教授专访,解读学科奥秘

浏览次数:2447 发布日期:2024-11-25  来源:徕卡显微镜

孟令杰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副主任。
 
研究方向为光学成像和仪器分析,先后主持四项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重点专项,十余项省部级项目,并参与国家基础研发重大专项等多个重点项目。在Adv Mater、Angew、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S Nano、Chem Sov Rev等高影响SCI期刊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被国际同行他引5000余次。申请国家专利18项,已授权15项。2023年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特等奖。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Q1
孟老师,您好!
请分享一下您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吗?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Q2
听说您有过海外学习的经历,这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影响?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Q3 
您的研究领域是纳米生物材料,能具体谈谈您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吗?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Q4
我们知道您在研究中使用了徕卡显微技术,您能分享一下这项技术如何帮助您的研究吗?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A:在做纳米生物材料研究,尤其是荧光探针研究的时候,其实各种荧光成像设备是我们研究的最基本的工具。像超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荧光倒置显微镜和高内涵细胞成像仪等,这些都是我们最常用的设备。我用的比较多的尤其是徕卡的STED超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它们的特点是都配备了白光的光源,这对探针研究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们研制的探针,它的最优激发波长其实是很难被准确预测的,所以利用这个白光光源,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比较优化的波长,在较低的激光功率下就能达到很好的成像效果。
 
Q5
在您的研究中,徕卡显微技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有没有一些特别的应用案例?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A:其实徕卡的各种成像设备非常好用,因为除了一些常规细胞的组织成像之外,我们也会探索一些新的应用,比如用共聚焦显微镜去检测一些材料的相变过程。我们借助STED超高分辨共聚焦显微镜去研究一些荧光分子,并用该显微镜首次原位实时观察到了有机荧光探针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过程,发现了手性螺旋纤维结构的形成机制,这不仅对纳米手性组装的研究来说是个重要的突破,也开辟了一些新的引领领域,可以让做材料的老师也用这样的荧光显微镜做一些创新的研究。
 
Q6
您对纳米生物材料领域未来发展的预测。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Q7
今年是徕卡建立175周年,您对徕卡显微技术未来的期待和建议。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A:谈及徕卡显微技术,不得不提德国作为现代光学显微镜设备发源地的辉煌历史,这里孕育了众多显微技术佼佼者。值此徕卡成立175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这位光学界的“百岁老人”生日快乐!徕卡公司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创新的先锋,不仅发明了众多操作简便、性能出众的光学成像与制样设备,如偏光显微镜、超分辨共聚焦显微镜、激光显微切割系统、高压冷冻仪以及Mica多模态显微成像系统等经典之作,更为生命健康、半导体以及材料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研利器

展望未来,为了支持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迫切需要更加便捷、自动化的精密制样设备,以及具备更高分辨率、更大成像深度、更快成像速度和更多模态的先进技术。我相信,凭借徕卡显微系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卓越实力,定能在这些关键领域不断突破,为我们带来更加优秀的产品,助力科研事业不断迈向新的高峰。
  
最后

>>>点击图片跳转播放<<<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快速注册 忘记密码
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输入验证码: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网 电话: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