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发表了关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病理机制的研究论文,实验通过对MT1敲除小鼠和野生型WT小鼠进行比较,表明MT1缺失会显著PD病理的进展[1]。这项研究揭示了褪黑素受体MT1在PD中的一个新作用机制,为帕金森病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以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为特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可用的生物标志物、良好的药物靶点及遗传基础等因素的探索缺乏均给PD药物研发带来了阻碍。需要进一步研究能实时追踪PD动态的生物标志物,以助研究人员理解它们与靶点的相互作用。有研究者提出,部分早期PD病例可能存在广泛的神经退行性变症状,同样的挑战也常成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阻碍。因此,合适的疾病小鼠模型是推动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不可或缺的工具。
PD疾病研究应当如何破局?4月11号(周四)晚7点,也即“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神经药效高级科学家刘子瑶博士将担任主讲人,为大家带来「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常用动物模型」主题课程。届时将进行帕金森病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在研管线等现状盘点,并展开分析帕金森病目前治疗方式和靶点的局限性,以及临床前研究相关的动物模型应用;同时也会分享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其常用动物模型。“码”上报名,相约云端,参与课程将有机会获得《神经科学原理》等惊喜好礼!